菖蒲會談
作者:劉棟梃
.png)
登錄/注冊后可查看大圖
第一章 紅四軍游擊贛南抵達尋烏菖蒲圩
第一節 紅四軍出擊贛南
1929
年1月14日,紅四軍為了粉碎湘贛敵人對井岡山的第三次“圍剿”,準備到外線打擊敵人,并開辟新的革命根據地。部隊從井岡山出發,按預定計劃經遂川向贛南進軍。16
日,敵“剿匪”總指揮急電遂川第一路司令李文彬、桂東第五路司令劉建緒(或二路張興仁)追堵向贛南進軍的紅四軍主力。17
日下午,紅四軍到達上猶的營前圩;18
日,進入崇義的杰壩;19
日,占領了崇義縣城;23日晨,占領大余縣城。紅四軍在大余城內迅速開展宣傳工作,籌款籌糧,發動礦工革命。24
日清晨,贛敵李文彬旅從贛州方向尾追而來,突然偷襲紅四軍。紅四軍主動撤出戰斗后,連夜迅速轉移至廣東南雄的烏逕。途中,三十一團主力在南雄平頂坳又遭追來之敵兩個團襲擊,大余城所籌一萬多元現洋丟失。 大余戰斗后,紅四軍處境變的十分被動,毛澤東原定“圍魏救趙”
、回救井岡山的計劃被打亂,一路上與尾追而來的敵軍且戰且走,被敵輪流追擊。為了甩開敵人,紅四軍以每天100
里左右的急行軍前進。毛澤東為了保存紅四軍的有生力量,減少不必要的損失,下令行軍時盡力避開敵人,爭取少打仗。 烏逕突圍后,紅四軍摸黑爬著贛粵邊境的積雪折轉至信豐。26
日,到達信豐崇仙,在羊牯壩開會與宿營。27日凌晨,經龍南東坑往定南。這一帶是白色恐怖區域,到處是地主豪紳的土圍子與民團,這些土豪強大而野蠻,紅四軍被不斷遭到襲擊。所以,這里更加找不到吃的糧食與帶路的向導。紅四軍只得以營為單位阻擊敵人,節節掩護大隊兼程通過。29
日,后衛部隊在定南月子崗與尾追之敵第十五旅先頭部隊激戰。 30
日,紅四軍主力到達定南龍塘圩,接見了贛南紅軍第二十六縱隊,并得到幫助。當晚,在安遠縣的鶴仔圩宿營。紅四軍計劃里應外合、趁敵不備,拿下安遠縣城,扭轉被動局面。紅四軍的前衛便衣偵察兵在當地革命群眾的幫助下,得悉敵軍李文彬部準備以4
個團在孔田北面的太平圩前后夾擊紅四軍,故紅四軍放棄了攻打安遠縣城的計劃,由贛南紅軍第二十六縱隊的黨代表黃達帶路,浩浩蕩蕩地向尋烏進軍。同日,井岡山被敵占領,紅四軍失去了革命根據地。第二節 紅四軍第一次到達尋烏
紅四軍在安遠孔田的動向傳到了尋烏,陽天嶂贛南紅軍第二十一縱隊的黨代表古柏馬上給交通站的同志布置了各項迎接工作,要求密切關注紅四軍的消息,時刻準備迎接工農自己的軍隊。 當地地主豪紳聽說毛澤東與朱德率領紅四軍要攻打尋烏,嚇得他們慌了手腳,膽小的急忙領著妻小逃跑,膽大點的趕緊加固炮樓。但想到尋烏“三二五”暴動
時連沒有槍的農民都擋不住,更何況是有槍有炮的“朱毛
紅軍”。
所以,尋烏的土豪劣紳根本沒有底氣頑抗,對紅軍十分懼怕,最終還是跑光了。 1929
年1
月31日,毛澤東與朱德率領紅四軍抵達尋烏境內的寨下。他們沿途所到之處都做了大量的宣傳工作。張貼《紅四軍第四軍司令部布告》、《共產黨宣言》;書寫革命標語;宣傳“朱毛紅軍”是工農的軍隊,是幫助勞苦大眾解放翻身的部隊。
因為尋烏早已播下了革命的火種,所以紅四軍一到,人民群眾就高興地喊:“紅軍來了!紅軍來了!窮人出頭翻身的日子到了,土豪劣紳完蛋了”
。 部隊后經分水坳、高頭、公平至菖蒲圩。接頭聯系紅四軍的劉經仁、李日超馬上把毛澤東帶到劉永茂店里喝茶、烤火。紅四軍自大余戰斗后,在前有堵截、后有追擊的險境中急行軍,已十分疲憊。同時,毛澤東估計尾追之敵已被甩在兩天路程以外,一時難于追上紅四軍,便決定在菖蒲圩宿營。 地下交通站的同志趕到陽天嶂匯報了消息。古柏立刻決定下山與紅四軍會合,并吩咐戰士們馬上深入群眾為紅四軍籌糧,組織婦女煮雞蛋、燙粄皮慰勞紅四軍。古柏考慮到白軍與地主老財早被紅四軍嚇的無影無蹤,逃跑光了,所以到了紅四軍宿營地時,便命令戰士們把身上的槍全部卸在營外,以示對紅四軍的信任與尊重。傍晚,古柏帶領鐘賜璆、潘麗、侯大風、李大南、李大添、李大順、鄺任農等同志趕到了菖蒲圩口,來到茶亭正后面的昌平局。該局二層樓,人字棟,正中的雙合門上方有“昌平局”三字。紅四軍政治部主任陳毅正在圩坪上給群眾講話,做革命宣傳工作
。伍若蘭接應了古柏一行,后向紅四軍特務營說明了情況,由楊至誠帶領古柏等來到毛澤東的辦公處,并得到了毛澤東的親切接見。
第二章 菖蒲會談
第一節 科學的指導
31
日晚,毛澤東在昌平局大廳里接見了尋烏的黨員干部古柏、潘麗、鐘錫璆、侯大風、李大南、李大添、李大順、鄺任農、劉經仁、劉經珠、李日超、李隆梅等等,并與戰士們一一親切握手。大家在毛澤東看地圖的八仙桌周圍坐下。朱德也進屋問候了大家。然后正式召開了黨員干部會議。 首先,古柏作了工作匯報,談了尋烏黨組織分別在東江特委、贛南特委的領導下和“八七”會議
的精神指引下,積極發展尋烏農會,創建工農赤衛武裝。為加強領導,在先進分子中發展黨團骨干,成立黨團組織。全力為南昌起義部隊集中尋烏速奪東江創造了最有利的勝利環境和必要條件。之后,深入開展土地革命,號召群眾抗租、抗債,舉行了全縣五萬多人的、威震閩粵贛邊的尋烏“三二五”
農民武裝暴動。但暴動勝利不久,遭到反動勢力的聯合反撲,暴動主要領導人多數不幸被害。從此,尋烏革命受到重大損失。 古柏又匯報了贛南紅軍第二十一縱隊在缺少***、缺少革命黨員干部,以及生存條件極端艱苦的環境下,仍然領導人民群眾堅持與敵人斗爭的情況。 毛澤東認真詢問了尋烏革命的斗爭情況后,談起了南昌起義、湘贛邊秋收起義,然后肯定了尋烏黨組織卓有成效的工作。指示說:“在組織工農武裝暴動前,必須作好很技術的、有計劃的布置,給工農群眾與黨員干部進行好的
思想教育和武裝訓練。避免個人的、英雄式的、無組織的指導,即錯誤的盲動主義。要很快地恢復農會,發展會員。分清地主豪紳與貧農、中農、富農的界限。要繼續團結廣大的勞苦大眾深入土地革命,沒收地主豪紳的田地分給農民。繼續放手發動貧苦農民向貪官污吏、地主豪紳抗稅、抗租、抗債。要繼續發展壯大黨團的組織。凡是信仰馬列主義的,又能為共產主義奮斗終生的,都可以參加黨的組織,從斗爭中培養干部。要繼續擴大工農的武裝,加強黨的領導,在軍隊中堅持執行黨代表制度。沒有槍彈,可以從敵人手里奪過來。去破壞一切反動派的武裝力量,瓦解靖衛團,促使他們起義投降。要推翻國民黨反動派的一切統治,建立工農兵的紅色政權。鞏固和拓展紅色區域。”。毛澤東語氣堅定,揮動著他有力的大手,顯出一個成熟革命者的氣質。他表示,尋烏縣是閩粵贛三省邊境,只要同鄰縣的黨組織和人民群眾密切聯系,互相支持,對革命斗爭是很有利的。
第二節 光輝的思想
毛澤東在會上說:“
中國是一個被帝國主義利用封建軍閥間接統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主要的城市都被控制在了它們手里。但中國優勢的社會經濟不是城市里的資本主義經濟,而是占最廣大區域的農業經濟。中國的農村可以不依賴城市而獨立生存,統治力量薄弱;城市卻因帝國主義劃分了勢力范圍,軍閥之間必然因利益沖突而長期存在分裂和戰爭。我們可以在經濟長期穩定的農村發展鞏固的革命根據地,建立工農兵的赤色武裝和政權,然后去***城市里經濟不穩定的反動的封建軍閥和一切欺占中國的帝國主義。所以我們一定要聯合最廣大的工農群眾去徹底推翻它們的黑暗統治,勝利必然是屬于我們無產階級的工農群眾”。
毛澤東還談了在文家市放棄攻打長沙、深入農村的決定。談了井岡山的斗爭。當談到井岡山的游擊戰爭和十六字訣時,他說:“
紅四軍從井岡山出來,一是要把贛南地區的土地革命開展起來,創建贛南鞏固的革命根據地;二是牽制敵人向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圍剿’
。現在紅四軍的后面就有國民黨的部隊追擊,他們企圖乘紅四軍疲勞時,擊潰或消滅我們。但我們也有打算,準備在對我有利,而敵人疲勞時,消滅國民黨贛軍之一部,擊潰其大部,這一時機是能到來的”
。這個打算后來是完全地實現了。紅四軍離開尋烏,折轉閩贛邊時,于瑞金以北的大柏地采取了伏擊戰,一舉殲滅國民黨第十五旅劉士毅部兩個團,擊潰了其指揮部。從此,奠定了發展贛南與閩粵贛邊革命根據地的基礎。 古柏按照毛澤東的正確指示,緊緊地依靠群眾,不斷地充實黨團的隊伍,進一步地擴大了工農武裝,迅速地建立了各級的革命政權。不到一年的時間,農會會員及其他群眾組織成員的數量發展到8
萬以上,黨員由70多人壯大到100多人。之后,又為中央革命根據地輸送了大批革命干部,如劉育英、劉維鍛、潘立中、劉大白、李大順、李大添、陳忠善、候家宏、鄺世聲、鄺月明等,后來都成了紅軍干部。 紅四軍在菖蒲還召開了群眾大會,宣傳紅軍政策。號召窮人要團結起來打土豪、分田地,開展武裝斗爭。第三節 尋找征途的“落腳點”
毛澤東講完話后,朱德與陳毅也分別介紹了紅四軍的情況。古柏聽了井岡山的斗爭后,“
建議紅四軍轉向項山羅福嶂,在閩粵贛三省交界的大山中找一個落腳點”
,并告訴毛澤東,項山附近的村莊有好幾個大土豪可以打,特別“屎缸伯公”,他身有30
萬元,收租一萬石,是全縣的豪紳頭子。毛澤東用手指著地圖上的尋烏縣,然后移到閩粵贛邊的位置一點,問這個山區有沒有尋烏黨的組織在活動。古柏一看,那地理位置正是潘麗活動的項山,古柏就介紹了潘麗給毛澤東認識。朱德看著地圖笑道:“這不是老毛要找的第二條‘羅霄山脈’嗎?”
潘麗詳細介紹了自己及項山羅福嶂的革命情況。羅福嶂是一個只有幾十戶人家的村子, 離圳下村約有幾十里的山路,隔著好幾座大山。早在太平天國時就有“三點會”活動于此。大革命時,孫中山光復梅縣的“洪門”組織又傳到了這里
。同時,也有共產黨在這里暗中活動。1927
年8月初,大革命失敗后,尋烏黨組織的潘麗、潘葉煌在這一帶進行秘密的革命活動,并且利用十分盛興的“洪家”、“三點會”等社會組織,在階級矛盾最尖銳的項山、滋溪、劍溪、羅福嶂等處發展了農會,準備以全縣的農民大暴動策應南昌起義軍南下集中尋烏。至
1927年底,項山羅福嶂發展有農會會員五、六百人。1928
年春,這里的農會參加了尋烏的“三二·五”農民
武裝暴動。暴動隊勝利占領了縣城。但由于強敵反撲,潘麗又率部潛回羅福嶂附近的大中,準備重整旗鼓,后被羅福嶂的地主反動武裝襲擊,隊伍旋即轉移到福建境內的相公寨繼續與敵人展開斗爭。不久,又發展到三百多人。 毛澤東通過這次菖蒲會議,讓他詳細了解了尋烏及周邊的革命情況,遂有給部隊落腳休整的打算,決定“安家”項山羅福嶂,即紅四軍的新落腳點
。 會議臨結束時,李大南補充說:“我們為紅四軍準備了一
批糧食與物資。” 毛澤東與朱德
致謝后,全部物資交由楊至誠收管。楊至誠在搬運物資時傷口在流血,被李大南與赤衛隊的戰士看見了。原來下井岡山以來,很多紅軍戰士都負了傷。于是,李大南與當地交通員又想辦法弄到了大量的碘酒與藥棉。 這次會議一直進行到午夜11
點多,主要總結了過去的經驗,展望了革命勝利的前途,布置了當前的革命任務,找到了一個紅四軍的落腳點。毛澤東指示尋烏的黨員干部,要發動群眾,開展武裝斗爭,深入土地革命,做好打土豪分田地的工作,建立革命的政權。會后,古柏留下共產黨員潘麗等為紅四軍作向導,分派劉廷文、劉貴祥為紅四軍挑慰問物資。紅四軍也留下了蔣信才、廖永等一批黨員干部,以協助指導尋烏的革命斗爭。 (劉棟梃根據贛南劍溪萬安書院文史研究室劉承松《松風館史記》原稿整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