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也像那些驢子和馬,每天也不知道“為了什么”而努力,似乎總是在繞著毫無意義的圈子,固然碌碌卻很無為。
人只有首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到哪里去,人生才能有意義。
所以,什么是我理解的職業規劃,一句話也許能概括,那就是:我是誰?我現在哪?我想去哪?我憑啥能到達?
熱愛還是熱門?
在前不久新浪教育《90后新生調查報告》中可以看出8成以上的新生和家長對所選擇的專業比較滿意,我覺得單從數據上來看,這是一個值得欣喜的事情。
一般理解的專業選擇是考生依據自己的理想、興趣、特長以及未來的職業傾向,在高考成績、學校以及專業之間尋求平衡的過程。這是一個很好的概念,但是實事求是的問一下自己,又有多少高三學生真正能大致明確自己的理想、了解自己的興趣及特長,對于未來的意向職業又有多少真實的了解呢。所以普遍情況下,選擇專業時還是拘囿于普遍認同的所謂有前景的專業,也就是一些所謂的熱門專業。
我相信,有很多同學在填報志愿的時候都會百度一下“十大熱門專業”之類的信息。我個人覺得這是一件很不靠譜的事情。什么叫做熱門?以當年熱門的財會、計算機和法律等專業為例,會發現這樣一個大致軌跡:某兩年風光無限,結果一窩蜂的報考,學了4年之后卻發現當年熱門成了就業困難大戶。計算機畢業的很大部分去了中關村裝電腦,法律專業只能選擇的繼續讀研或讀博。
而關于熱愛,我很喜歡這樣兩個人的故事,一個是斯皮爾伯格,一個是巴菲特,分享一下。
首先是好萊塢導演斯皮爾伯格,在一篇關于斯皮爾伯格的文章中曾這樣描述他道:“我每天醒來,就覺得無比的興奮,以至于自己無法吃下早餐,迫不及待的去攝影棚是我最想要做的事情!”
再來看下股神巴菲特,在年報里他這樣說道,我每天都是***四溢,踩著舞步去上班,每天要工作13個小時。你可以把它理解為僅僅是勤奮甚至是欲壑難填,可我相信是熱愛的力量讓他選擇了繼續卓越的工作。
所以熱愛是一切力量的源泉,是事業卓越的基礎。假如你現在學習的專業是你所喜愛的,那我真是要恭喜你;如果不是,那我也要恭喜你,至少你現在知道了,還有很多時間和方法去追求自己的熱愛。做你喜歡的、熱愛的,同時,它對社會、對人群有所益處,這才是最重要的、幸福的。
最后引用一下哈佛首位女校長福斯特在本科生畢業典禮的致辭:“做你熱愛的工作吧!如果你一半以上清醒的時間都在做你不熱愛的工作,就很難有幸福可言。”
尋找你的LOVE
你的學習快樂么?有沒有經常通宵網游,卻歸咎與專業不吸引你?有沒有覺得學習了無用處卻只是無能為力?有沒有想過輔修自己喜歡的專業,卻僅僅是想想而已?有沒有想過畢業以后只要能去寫字樓,至于干什么不重要?你真的認為這會給你帶來真正的快樂么?
每天都有很多人在抱怨、有人在迷茫。有沒有想過,他們為什么要抱怨?為什么會迷茫?
其實,不快樂主要是因為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你不知道要什么,所以你不知道去追求什么;你不知道追求什么,所以你什么也得不到。
我堅持認為,個人生涯首先要關注的是自己,自己想要什么?大多數同學大概沒有真正認真的想過這個問題,唯一的想法只是——我想要一份的工作,一份還不錯的薪水。
為工資而選擇職業是一件十分不值得提倡的事情,沒有熱愛不可能做出好的成績。不能因為口渴就拼命喝毒藥,越饑不擇食,越容易失敗,你的未來職業經歷會越來越差。陷入惡性循環。不必懷疑,你會一次次把自己的失敗歸咎于不喜歡,現在不喜歡專業,將來不喜歡工作。
人總想找到那個最好的,可是什么是最好的?你覺得是最好的那個,是因為你了解,還僅僅是別人說他是最好的?即使他對于別人是最好的,對于你也一定是最好的嗎?比如一個喜歡鉆研、強調對錯的人選擇去做市場,能做好嗎?自己做的不開心,還把客戶都得罪光了。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才是人才。
對于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要最清楚,別人的意見并不是那么重要。只有你自己對自己的一生負責,別人無法也負不起這個責任。人回首往事,最遺憾的往往不是做失敗的事情,而恰恰是沒有做的事情。無論怎么樣的選擇,都是可以嘗試的。你沒有考上現在的大學,這輩子就過不下去了?就會很失敗?未必吧。
我想,大學生未來選擇從事的職業,應該首先是你喜愛并適合的職業,也就是能給你帶來你想要的東西的職業。這一點是幸福的基礎,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