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將誘發新一輪產業革命
5月21日,財政支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發展工作座談會上透露的信息顯示,我國將不失時機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其中,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是促進消費、增加投資、穩定出口的一個重要結合點。
發展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的重要性自不待言,有關部門也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來推動這兩個產業的發展。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在此次會上表示,財政支持新能源發展和節能減排,是落實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內容。可以預期,未來新能源和環保產業的發展“不差錢”。
正如業內分析人士所言,此次財政支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發展工作座談會實際上更進一步明確了上述兩個產業的定位,即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望成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
就新能源產業來看,從此前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十一五”規劃,近期醞釀出臺的新能源振興規劃,“太陽能屋頂”計劃,到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以200億貸款貼息的“真金白銀”解決制約產業升級最核心的技術難題,包括大力發展風電機組關鍵零部件及核電關鍵設備、關鍵組件,這些政策不僅勾畫了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未來,還將以實際的政策支持,推動新能源的大規模運用。
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共同難點在于成本高企。目前不論是光伏發電、風電還是核電,新能源的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但其利用成本卻遠遠高于傳統能源,技術難題也有待進一步攻克。
以光伏發電為例,目前其初始投資成本仍高達3.5萬元/千瓦,發電成本高達1.3元-1.7元/千瓦,分別是傳統火電的7倍和5倍左右,成為制約光伏發電大規模應用的主要障礙。
目前全球新能源的應用主要還是依靠政策支持,主要包括初始投資補貼、上網電價補貼、技術研發支持、應用推廣等。而在未來,新能源的發展將主要取決于成本的降低。只有當新能源的利用成本與傳統能源相比具有競爭力時,大規模的應用才能成為現實。
環保產業方面,目前政府主要以加大基礎建設力度的方式支持產業發展。2008年,中央政府安排了110億元用于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管網建設、污水處理廠建設、垃圾處理廠建設等;今年,中央預計安排200多億元用于環境保護工作。另據估計,到2010年,我國環保產業的年市場總值將達到11000億元,而與行業相關的經濟政策、稅收優惠政策等也將逐步到位。
張少春說,支持新能源發展和節能減排,要立足于市場機制和企業主體地位,綜合運用各種政策手段,尤其是公共財政政策,給予引導和支持。當然,政策引導和財政支持主要是“拋磚引玉”,更大的發展還將仰賴于市場的作用和各方資本的積極介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