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誕生于小小的黑盒子之中,傳統照片更是需要在暗房中操作,因此攝影一直都是黑暗中觀察光明的方式。到了今年,數碼攝影迅速發展,讓攝影這項曾經的專業技巧逐漸普及,飛入尋常百姓家。雖然暗房已經被數字暗房所取代,但攝影依然是一個江湖,行內黑話無數(詳見論壇帖子:《攝影江湖黑話大全》),新購買DC的用戶多數只有傻瓜機的經驗,要想在這個江湖中成為高手要繞很多的彎路。
PConline數碼相機頻道全新打造“黑攝會入會指南”,就是要為對攝影感興趣的網友提供從初級到高級的攝影技巧指南,加上最新數碼相機的使用心得,幫助用戶逐步提高。
本系列指南旨在以詼諧生動的表現手法先通過攝影的對焦、曝光、構圖等引導普通用戶入門,也會介紹如白平衡、感光度、用光、拍攝角度等供新手學習。然后會轉向通過各種廣泛題材的實拍技巧以及后期處理技術等實地提高廣大攝影愛好者的理論水平。當然,隨著新技術以及新問題的出現,本欄目的文章選材也會作出適當的調整。同時,由于編者水平有限,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歡迎廣大攝影愛好者批評指正。
新欄目啟航,先以簡單的語言和事例來介紹一下一些基本拍攝技巧,其中包括:如何讓影像清晰、如何讓曝光準確以及如何構圖讓照片更具吸引力。文章中使用到的照片多為筆者的一些作品,部分照片會注明拍攝相機型號,個別照片經過后期處理,特此說明,歡迎拍磚。
一、如何確保影像清晰?

以佳能450D的LiveVIEW直觀地參照一下
剛接觸數碼相機的用戶或以前只用過普通不具備自動對焦功能拍照手機的朋友,往往會犯了不半按快門對焦的大忌。用戶往往希望隨時行樂、即拍即看,但忽略了對焦這個環節,一般都不能拍出清晰的照片,特別是對焦較近距離的物體時。
 |
 |
畫面模糊
|
畫面清晰
|
影響照片清晰的另一因素是拍攝的快門速度過低。在提高快門速度方面,又延伸到光圈設定和 ISO 設置上。人手持相機的最低安全快門可以認為約是 35mm 相機拍攝焦距的倒數。例如使用 28mm 焦距拍攝,最低安全快門速度應該為 1/30s ,使用 400mm 端拍攝最低安全快門為 1/400s 。若拍攝光照低的環境下快門速度低于安全快門速度就容易使照片拍糊了。一般來說,全自動曝光的光圈會受環境變化而自動調整,而具有 M 檔相機拍攝時可以利用增大光圈提高快門速度;另一方面,提高 ISO 值也可以提高快門速度,但往往以犧牲畫質為代價,用戶要根據各相機的控噪能力的不同而選擇好最高可用 ISO 值。

圖像穩定裝置VS高感光度防抖
科技的發展改變了傳統最低安全快門的概念,新興的防抖技術意逐漸成為數碼相機的標配技術。防抖簡單可以分為電子防抖和光學防抖。一般入門級 DC 只具備電子防抖技術,其原理與提高 ISO 值增加快門速度一樣,非必要時還是少用為妙。而一般中高端 DC 都會配備光學防抖,其原理一般通過在鏡頭或者感光元件機構增加反向互補位移裝置來校正人手的抖動,可以有效降低安全快門 2 - 4 檔(因各廠家的技術不同會有差別)。并且光學防抖是對畫質無損的技術,值得推薦使用。配合一定范圍的電子防抖,每個普通用戶都可以加入“ 黑攝會 ”了。不過,倘若拍攝環境光照確實很低的時候,只有選擇使用閃光燈或架上腳架、固定物拍攝。
二、如何讓曝光準確?
拍攝時,合適的曝光量是獲取高質量影像的關鍵。曝光準確的影像,影調自然,顏色飽和、鮮艷;曝光不足,影像晦暗,低光部位的層次喪失殆盡;曝光過度,影像高光位的層次蕩然無存,像是褪色似的。
雖然數碼攝影時代,數碼相片可以方便通過后期處理挽救曝光不正常的照片,但曝光不正常照片往往缺失暗部或亮部影像數據,后期處理起到作用有限。
許多人在數碼相機拍攝時,大多數情況下都會采用自動曝光形式拍攝,但自動曝光要以準確測光為前提。要準確測光必須把握測光的特點,善于了利用測光模式、曝光補償、包圍曝光和場景模式運用等等。

包圍曝光效果對比
數碼相機測光模式一般包括中央重點測光、點測光、多區測光等,大多數情況下曝光都會幫你完成任務,但以下場景中,相機還是會出現不夠智能的情況,需要進行手動校正:
· 逆光拍攝,但不追求剪影效果
· 畫面中心位置被反光率高的物體占據
· 被攝主體處于大面積白色背景前
· 拍攝黑色背景前的小物體
· 拍攝日出日落
· 拍攝夜景氣氛的照片
· 要突出表現畫面中很亮或很暗的影調,如月亮
 |
 |
正常曝光的剪影效果
|
淺色背景增加1EV
|
 |
 |
深色背景減少0.7EV
|
白背景增加0.7EV
|
使用曝光補償舉例
面對相機不夠智能的情況下,就可以選擇點測光、使用曝光補償或包圍曝光等。

直方圖判斷曝光
由于我們判斷照片曝光是否準確往往依賴于 LCD 的顯示效果,但各型號相機 LCD 的表現不盡相同,特別在戶外拍攝的可信度更受影響。這是可以運用回放時的直方圖來查看曝光是否準確。曝光準確的照片,直方圖的柱狀會集中在中央部分,偏左表示曝光不足、偏右分別表示曝光過度。
三、如何構圖讓照片更具吸引力
1 、黃金分割點的運用

具備輔助對焦線的取景器
一般數碼相機都有網格輔助取景功能,該功能能幫助用戶確定一幅照片的主體位于黃精分割點上。通常我們希望照片拍得方方正正,人物居中,但這樣的構圖是很平淡的,試試利用黃金分割點的原理,你會發現照片變得更漂亮了。當然,我們也有很多情況下采用中心點構圖。
 |
 |
主體在右下方
|
主體在右上方
|
2 、巧用線條構圖
這里說的“ 線條 ”并非要去拍“ 線 ”,而是指場景中呈現條狀的被攝體,如遠距離的河流、道路、樹木、具有韻律的物體等等。

S型線條(索尼H1)

弧形線條(賓得K20D)
線條對視覺起引導作用,畫面中線條旁邊景物往往較為突出。線條的曲、直、濃、淡、虛、實有著不同的表現力,給人不同的視覺感受。構圖時還要善于利用會聚或重復線條,可以表現空間感和縱深感。曲線, S 型線條、圓形線條婉轉流暢,折線和射線具有力度感和速度感。線條收縮快慢,排列稀疏同樣對畫面產生不同的影響。
 |
 |
散射狀線條(尼康D60)
|
韻律感線條(尼康D60)
|
但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橫貫或豎線不宜放在畫面中央,否則就有畫面被分割的感覺。此外,拍攝人物主體時,在人物后面不應該出現電線桿、樹枝、煙囪之類的枝狀物,否則,被攝畫面上這些東西就會“拔頭而起”了。
3 、空間感的表現
拍攝畫面的空間表現,主要借助線條透視和影調透視。線條透視通過線條的交織表現景物遠近、大小,線條在畫面上由近及遠地延伸與消失,我們就可以從中感受到空間的變化;而影調透視效果則主要借助影調濃淡明暗對比來表現層次。

線條透視(賓得K20D)

影調透視(賓得K20D)
拍攝風光時,要利用豐富的影調層次,把人們的視線引向畫面深處。此外有一條原則較為實用:畫面黑色深而面積大會產生幽深感,白色深而面積大會產生浩瀚感。表現畫面空間感還可以利用主體占地面積、鏡頭高低變化、主體位于畫面擺放以及主體與背景的距離。
4 、營造視覺沖擊力
一副畫面為什么具有視覺沖擊力呢?筆者認為是其濃縮了我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場景于有限的畫幅中,加上各種器材和技巧的表現營造出許多我們無法用肉眼見到的畫面。表現視覺沖擊力可以通過色彩、變形、動感以及虛實等等。

照片可以表現內心情感(三星Digimax 370)

光線可以渲染環境(索尼H9) 顏色的表現是我們對照片的第一感覺,顏色的鮮艷、明快、冷調均可對表達情感起到一定作用。由于我們人眼對顏色的感覺是固定的,也由于見多了而缺乏新鮮感,所以一幅色彩獨特的照片往往能帶來無限的遐思。

廣角端的適當畸變能增加畫面的氣勢(索尼H9)
通過利用鏡頭利用在廣角、長焦的畸變,我們可以更加突出某些畫面的結構,夸張、變形能對畫面的氣勢或空間帶來不少的渲染。

小DC不能較好地控制快慢速度,但玩追隨還是不錯的(三星Digimax 370) 拍攝具有動感的畫面,往往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拍攝時可以利用閃光燈頻閃制造單張照片多個主體運動的效果,也可以是使用追隨或拍攝時變焦而讓焦外物體模糊。

“近視”的世界十分精彩(拍得麗INF-880D)
人眼的焦點改變很難察覺到焦外虛化的物體,而相機卻利用鏡頭后面的感光元件輕松做到。虛實結合可以起到突出主體作用。“藏虛露實,虛賓實主,以虛托實,虛中有實,虛實相同”是拍攝等藝術的基本要求。當然,表現視覺沖擊力的手法還有很多,并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清,具體還是需要用戶自己去發掘和創造。
好了,本期的拍攝技巧先介紹到這里,更多的敬請留意PConline 數碼相機頻道后續推出的其他類型的拍攝技巧文章,希望影友們多多實踐,多出好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