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南柑橘產業發展高峰論壇舉行
11月22日,首屆中國(贛州)國際臍橙節贛南柑橘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贛州賓館舉行,這是首屆中國(贛州)國際臍橙節的活動內容之一。來自國內外的多位專家分別就國內外柑橘產業現狀及其發展趨勢、臍橙產后商品化處理與貯藏保鮮、國內外橙汁加工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國內外農產品(柑橘)市場營銷策略等四個專題進行演講,為贛南柑橘產業發展出謀劃策。
高峰論壇上,中山大學國際營銷學教授、中國營銷研究中心主任盧泰宏結合國內外農產品市場營銷策略,運用營銷學理論,對贛南臍橙市場營銷提出了有針對性和指導性的建議和意見。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祁春節用事實分析國內外柑橘產業現狀及其發展趨勢,并提出了贛南柑橘產業發展對策。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程運江舉事例說細節,就“臍橙產后商品化處理與貯藏保鮮技術”進行專題演講。巴西濃縮橙汁生產商Citrosuco公司中國區代表李愛華經理說事實擺道理分析國內外橙汁加工業發展現狀及趨勢,用巴西甜橙發展的數字與贛州臍橙作對比,指出贛南發展橙汁加工業的優勢及對策。
與會人員在聽完專題演講后表示,專家的精彩演講內容翔實,視野寬廣,信息量大,給贛南柑橘產業發展帶來了很多啟示,增強了我們發展贛南柑橘產業的信心。
市領導曾新方、劉建平等出席高峰論壇。(記者溫居林、謝松伶)

首屆中國(贛州)國際臍橙節贛南柑橘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現場。 記者吳悅 攝
編者按:以臍橙為主的贛南柑橘產業是我市最有潛力、最有希望、最有特色、最有優勢和最具競爭力的農業主導產業。11月22日,首屆中國(贛州)國際臍橙節贛南柑橘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贛州賓館舉行,有關專家就國內外柑橘產業現狀及其發展趨勢、臍橙產后商品化處理與貯藏保鮮、國內外橙汁加工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國內外農產品(柑橘)市場營銷策略等四個專題分別進行演講,為贛南柑橘產業發展出謀劃策。高峰論壇上,專家的精彩演講內容翔實,視野寬廣,信息量大,給贛南柑橘產業發展帶來了很多啟示。現對部分演講進行輯錄,以饗讀者。
贛南發展橙汁加工業前景廣闊
○記者溫居林 整理

李愛華就“國內外橙汁加工業發展現狀及趨勢,贛南發展橙汁加工業優勢及對策”進行專題演講。記者吳悅 攝
李愛華:巴西濃縮橙汁生產商Citrosuco公司中國區代表,對國際橙汁市場、巴西甜橙工業、濃縮橙汁生產工藝及質量控制,以及國內橙汁相關的法規研究具有較深造詣。在論壇上,李愛華經理就“國內外橙汁加工業發展現狀及趨勢,贛南發展橙汁加工業優勢及對策”進行了專題演講。
中國甜橙及橙汁加工發展現狀
目前,甜橙約占柑桔類水果總產量的25%至30%之間。在2008年至2009年產季,我國甜橙的種植面積約68萬公頃,產量達到600萬噸,平均產量約6噸/公頃至9噸/公頃,為巴西和美國的1/3。目前,我國甜橙用途主要用于鮮食,其中95%用于鮮食、3%用于榨汁。
在我國,80%左右的濃縮橙汁需要進口。在2008年至2009年產季,我國濃縮橙汁總產量約55千噸,約43千噸靠進口而來。
贛南發展橙汁加工業比較有優勢
從中國柑橘優勢區域布局規劃中可以看到,贛南臍橙處于贛南湘南桂北臍橙帶。可以說,贛南氣候地理條件適合種植加工甜橙,與其他柑橘種植地區相比,比較有優勢。
首先,贛州有獨特的氣候和土地優勢。贛南氣候溫暖,熱量充足,雨量充沛,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適宜種植加工甜橙。贛州有充足的山地優勢,有600多萬畝宜果山地,山地土層深厚,土壤PH值多在5至6之間,磷、鉀等礦物營養元素豐富,自然肥力高。
其次,從區位優勢上講,贛州臨近我國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是泛珠三角地區和泛長三角地區的重要柑橘產區,也是接近我國香港及東南亞地區的重要柑橘產區,運輸成本較低,可以成為這些高消費區域的優質柑橘果品供應基地。
再次,政府的支持力度比較大。近幾年,贛州臍橙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發展橙汁加工業要繼續發揮政府職能,做好服務引導工作,大力發展加工甜橙,扶持橙汁加工企業發展。
最后,贛州已經搭好了加工甜橙發展的平臺。近十多年來的發展,贛南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臍橙生產基地,柑橘產業基礎較好,果農和果業公司積累了較好的種植和管理經驗,有扎實的技術支撐優勢,可以順理成章地轉到加工甜橙的種植上來。
贛南發展橙汁加工業市場前景廣闊
可以說,贛南發展橙汁加工業有良好的機遇和廣闊的市場。由于處在世界橙汁壟斷地位的巴西和美國加工甜橙原料價格的上升和產量下降,導致國際市場橙汁價格大幅度上漲,目前濃縮橙汁價格在每噸2500美元至3000美元的高價運行。
贛南發展橙汁加工業有廣闊的市場。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是主要的橙汁消費國,年人均消費量達14公斤,而我國只有0.3公斤。當前處于橙汁消費水平較低的俄羅斯、中國等國家保持逐年增漲的勢頭,在未來10年內有較大的橙汁消費增長。
贛南發展橙汁加工業能取得較好的效益。如果通過本地種植加工甜橙,生產濃縮汁及其市場終端產品,比利用進口濃縮汁生產市場終端產品,每噸濃縮橙汁的利潤要高9000元,如果原料供應充足,加工效益提高,利潤還可以再提高2000元/噸。
目前,贛州現有臍橙種植面積158萬畝,臍橙產量超過110萬噸。發展橙汁加工業可以加工消化部分臍橙次果,減輕臍橙集中上市的銷售壓力,使低附加值果實轉變成高附加值橙汁產品,使進入鮮果市場的果品整體質量提高,從而增加臍橙產業總體效益,增強贛南臍橙的市場競爭力。
再者,發展橙汁加工業可以化解柑橘產業發展風險的需要。發展加工甜橙,既改變了贛南臍橙目前熟期集中的現狀,優化早、中、晚品種結構,也改變了臍橙單一品種現狀,實現鮮食與加工品種共同發展。
贛南發展橙汁加工業對策
贛州發展橙汁加工業的對策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要提高材料數量,擴大加工甜橙的種植面積,鼓勵農民種植適合榨汁的加工甜橙。因為1噸濃縮汁需要12噸至15噸鮮橙。這就需要科學規劃,大力調整柑橘產業布局,加快建立加工甜橙優勢區,逐步實現橙汁加工產業的區域化、標準化和規模化。
其次,要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在發展加工甜橙時,由于橙汁加工企業收購甜橙價格較低,果農往往會把好的甜橙發到市場用于鮮食。這就需要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在土地、管理成本、原料成本等方面給予控制,這樣才能保證贛南橙汁,在與其他地市,特別是外國的橙汁相比,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第三,可以引進一些成熟的加工型企業。企業不一定要大,可以從事加工,慢慢發展,良性循環。同時,鼓勵企業自己種植果園,達到成本控制,這樣就能樹立良好的企業典型,起到示范作用。
總之,贛州發展橙汁加工業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如何應對柑橘產銷難
○記者謝松伶 整理

祁春節就“國內外柑橘產業現狀及其發展趨勢與對策”進行專題演講。記者吳悅 攝
祁春節: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土地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園藝經濟研究所所長、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及武漢市“十千百人才工程”入選者、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政府間柑橘協作組特約研究專家、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委員、國家現代農業(柑橘)技術體系產業經濟崗位科學家、國家柑橘產業技術研究中心經濟研究室主任、教育部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農業部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優秀創新團隊以及湖北省高等學校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骨干成員。在論壇上,祁春節教授就“國內外柑橘產業現狀及其發展趨勢與對策”進行了專題演講。
國內外柑橘產業現狀
柑橘類水果作為全球第一大水果,在世界范圍內廣為分布。世界柑橘主要分布在北緯35°以南(或南緯35°以北)溫暖濕潤的區域,有大水體增溫(或有天然屏障)的地域可向北延伸到北緯45°。
世界上有135個國家生產柑橘,栽培面積12483萬畝(832.26萬公頃)。世界柑橘主產國分別是中國、巴西、美國、墨西哥、西班牙和意大利。
近30年來,中國柑橘栽培面積和產量增長很快。2004年我國的柑橘生產量躍上1500萬噸的新臺階。我國的柑橘產量僅次于巴西,是世界第二大柑橘生產國。2008年栽培面積3046.2萬畝(203.08萬公頃),總產量2331.3萬噸。無論在栽培總面積上,還是在總產量上,中國已經超過巴西成為世界柑橘第一生產大國。
我國柑橘以鮮食為主,加工比例不到10%,加工又以橘瓣罐頭為主,主要供應出口,橙汁加工產量小,絕大部分依賴進口。
橙汁加工產業很大程度上依賴原材料的供給和質量。2006年到2008年,我國生產濃縮橙汁分別為1.1萬噸、1.8萬噸、1.4萬噸,分別需消耗加工用甜橙6.6萬噸、10.8萬噸、8.4萬噸,而同期我國濃縮橙汁消耗量分別為6.3萬噸、6.7萬噸、6.2萬噸,可見缺口巨大。我國橙汁主要在重慶加工生產,其他主要加工地包括四川、江西和福建。
照此推算,2009年我國柑橘出口量約為100萬噸。但總體來看,柑橘出口所占比重并不高。2008年柑橘出口總產量比重僅為3.7%。中國的柑橘鮮果的95%以上要靠內銷。
根據2006年至2008年中國柑橘產銷平衡分析,不難判斷出:柑橘產業危機已顯征兆,年度銷售洪峰將成為常態。
解析柑橘緣何“賣難”
柑橘“賣難”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供求失衡造成幾年內柑橘“賣難”問題。“物以稀為貴”,但目前柑橘總量相對過剩,柑橘供給結構性、季節性過剩。同時,用于加工消耗的原料少,出口量很少。水果消費結構、消費水平和消費能力也發生了新的變化。柑橘市場還受到其他水果豐收的沖擊。
(二)物價上漲導致消費者柑橘消費需求減少。
(三)生產成本迅速上漲加劇果農惜售。
(四)柴油供應緊張導致運輸成本高漲。
(五)國內外農產品貿易政策變動制約了柑橘鮮果出口的增長。
(六)忽視品牌維護影響柑橘銷售:以次充好,冒充強勢品牌;忽視質量,只顧眼前利益。
(七)柑橘供求信息不全,銷售渠道過窄。
(八)突發事件的嚴重影響。
化解柑橘產業危機對策
柑橘產業危機已現端倪,既有供求失衡問題,也存在政府公共服務缺失或不當的問題。如何應對柑橘每年的銷售洪峰,化解危機?可從以下五方面進行思考。
在生產供給方面,集約型發展,拉長鮮果供應期。優化布局,穩定現有柑橘栽培面積,提高單產和品質;調整結構,加快新品種開發,開發優質果品;采用集成技術,提升鮮果采后保鮮技術,延長鮮果供應期;建立健全柑橘產品標準化制度,對柑橘的產前、產中、產后實行標準化管理。
在加工增值方面,擴大柑橘加工,消化過剩鮮果。開發適合加工的柑橘新品種,積極開展柑橘加工;.積極開拓市場,穩定柑橘罐頭加工;.積極擴大橙汁加工,滿足國內消費;.延長柑橘產業鏈,提高附加值。
在經營方式方面,推進產業化經營,促進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結合。.大力發展柑橘專業合作社,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培育市場主體,大力發展柑橘訂單農業;鼓勵大企業進入柑橘產業;進一步發揮柑橘行業協會和柑橘技術協會的作用。
在流通營銷方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塑造品牌,拓寬營銷渠道。建立流通導向型的公共基礎設施和服務平臺。目前,最急切的任務之一,是盡快完善農村的流通基礎設施建設,進而建立起完善的市場運作體系。
在公共服務方面,建立起一套較為完善的農產品產銷公共服務機制。組織建立農產品產銷預警和處理危機機制;構建國家柑橘市場信息網絡體系,發布權威市場供求信息;大力開展國內外柑橘市場研究與預測;建立完善政府“突發事件”應對機制、年度銷售洪峰管理機制。
以尊重消費者心態做好臍橙采后管理
○記者謝松伶 整理

程運江就“臍橙產后商品化處理與貯藏保鮮技術”進行專題演講。記者吳悅 攝
程運江: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林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現代農業(柑橘)技術體系貯藏技術崗位科學家。在論壇上,程運江教授就“臍橙產后商品化處理與貯藏保鮮技術”進行了專題演講。
臍橙采后面臨的各個主要問題
臍橙采后的重點防護對象是果皮。采后果實依然是一個生命實體,由于缺乏光合產物的補給,品質整體上呈現下降趨勢,如何保持品質是柑橘貯藏保鮮技術的關鍵。需在提高果實商品性能(外觀),保持消費者需要的營養(內質)兩方面下工夫。
采收時期要把握適時采收原則。理論上成熟果實應分批采收,生產中也可一次采收,但采收時全園果實中著色最差的也應在果面的25%以上。著色差的果實統一進行脫綠處理。
通常分為人工采收、機械采收、化學輔助采收。
采果順序是先下后上,先外后內。采收時或采后處理過程中造成的微創傷是果實貯藏期間病理性病害暴發的主要原因。
防腐處理要求在采果當天進行(12小時內)。對脫綠處理前的果實要用涕泌靈或抑霉唑浸果,或發汗處理后用SOPP處理。我國市場上,柑橘防腐保鮮劑種類繁多,但很不規范,“無成分、無使用說明、無注意事項”,對這些“萬能”防腐保鮮劑要慎重選擇使用。采后處理需做脫綠、預貯、洗果、分級、涂膜處理等多項工作。影響柑橘脫綠的因素有不成熟的果實色澤深綠,很難用乙烯進行脫綠,即使處理后果實著色不良,風味很差,極易腐爛而且接觸殺菌劑后易產生斑點。
臍橙貯藏注重通風、保溫、放熱防凍
臍橙貯藏一般分傳統貯藏、通風庫貯藏、機械冷藏、氣調貯藏、留樹貯藏。貯藏對臍橙果實的要求包括:中晚熟品種;無病、蟲、瑕疵和傷害;八九成熟采收;園果形、閉臍,中心柱充實;果園管理水平較高;未經脫綠和打蠟處理。
中國柑橘貯藏的應用歷史久遠,但系統研究柑橘(臍橙)貯藏的還不多,大規模貯藏的風險還比較高。基于目前一家一戶的生產模式,傳統的小規模貯藏還是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建議有實力的企業開展大規模貯藏保鮮之前一定要進行小樣試驗。
簡易通風庫貯藏時,需注意柑橘貯藏的核心問題:通風、保溫、放熱防凍。
在機械冷藏中,品種、成熟度和精細采收等都對果實冷藏具有重要影響。冷藏室通風換氣和室內氣體流通是臍橙冷藏的關鍵環節,每小時更換與空庫等體系的新鮮空氣對冷藏是必要的。通常情況下臍橙能貯藏2個月至4個月,但這與品種的產地有關。臍橙冷藏期間易受冷害,果面出現壞死斑。臍橙采后在15℃至20℃下還會自然增色,如果臍橙在室溫下存放時間較長,能形成比較好的色澤,但失水和腐爛可能比較嚴重。臍橙冷藏的溫度在3℃至9℃均有報道,但以4.5℃至5℃居多。10℃下預貯兩周之后降到5℃貯藏有利于果實抵御冷害,減輕果皮生理失調。長時間的低溫貯藏果實易產生異味。相對濕度以85%至90%為宜。冷藏果實出庫時一定要梯度升溫,否則易結露。
氣調貯藏有簡易和機械之分。氣調貯藏(簡易):單果包裝的臍橙貯藏期間一定要有良好的通風設備,以降低環境中的有害氣體。
氣調貯藏(機械)需了解以下幾個問題。氣調貯藏原理:低氧、高二氧化碳抑制呼吸,延長保鮮時間。臍橙貯藏對氣體成分的要求:氧氣13%至15%,二氧化碳0至0.2%。低濃度的氧氣和高濃度二氧化碳可降低呼吸但加速無氧呼吸生成乙醇引起變味。理論上臍橙氣調貯藏的投入和運行成本與產出不經濟,生產中不提倡臍橙大規模機械氣調貯藏。
總體來說, 保鮮是相對的,果實衰老是無法完全阻止的,品種結構調整才是長遠之計。
病理性病害相對好防,生理性失調難以控制。采后病害采前防,防病重在防損傷(采收和采后處理過程中)。就貯藏方法而言,尚無能解決柑橘貯藏保鮮的一切問題的全新技術。簡易通風庫目前還是最適用的貯藏方式;機械冷藏全國范圍內成功的少,失敗的多,需要慎重(很可能與濕度和有害氣體控制有關)。要以可持續、關心和尊重消費者的心態(良心)做好柑橘采后工作。
贛南柑橘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昨舉行
4位專家把脈贛南柑橘產業
昨日,首屆中國(贛州)國際臍橙節贛南柑橘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贛州賓館舉行,這是首屆中國(贛州)國際臍橙節的活動之一。來自境內外的4位專家分別就國內外柑橘產業現狀及其發展趨勢、臍橙產后商品化處理與貯藏保鮮、國內外橙汁加工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國內外農產品(柑橘)市場營銷策略等四個專題進行演講,為贛南柑橘產業發展出謀劃策。
高峰論壇上,中山大學國際營銷學教授、中國營銷研究中心主任盧泰宏結合國內外農產品市場營銷策略,運用營銷學理論,對贛南臍橙市場營銷提出了有針對性和指導性的建議和意見。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祁春節用事實分析國內外柑橘產業現狀及其發展趨勢,并提出了贛南柑橘產業發展對策。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程運江舉事例說細節,就“臍橙產后商品化處理與貯藏保鮮技術”進行專題演講。巴西濃縮橙汁生產商Citrosuco公司中國區代表李愛華深刻分析國內外橙汁加工業發展現狀及趨勢,用巴西甜橙發展的數字與贛州臍橙作對比,指出贛南發展橙汁加工業的優勢及對策。
與會人員在聽完專題演講后表示,4位專家的精彩演講讓大家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知識,啟迪了思維,增強了他們發展贛南柑橘產業的信心。(記者朱俊興、明心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