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吳明河
隨著科技的發展,智能手機屏幕做得越來越大、功能也越來越強,但電池續航能力的短板一直沒有解決,于是一種隨時隨地給手機充電的移動電源——充電寶在市場上應運而生,它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潛在的危險。近段時間,充電寶自燃、爆炸現象時有發生。充電寶為何自燃、爆炸?消費者又應如何選購充電寶?記者日前就此進行了一番調查。
市場銷售火爆 品質參差不齊
“我的手機除了打電話,上上微信和微博,幾乎不掛QQ,手機電池也只能堅持一天,甚至一天也不到電量就用完了。所以買了個充電寶,在出差或者旅游的時候備用。”采訪時,郭女士這樣對記者說。工信部今年10月發布的國內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報告顯示,9月份,我國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12.07億,差不多人手一部。像郭女士一樣,越來越多的用戶關注到智能手機在續航能力上的短板。于是,充電寶應運而生,在移動電源市場迅速火爆起來。
記者在市中心城區環城路繞了一圈,發現手機電池、充電寶的廣告掛在外面,特別顯眼,各種品牌的充電寶琳瑯滿目,有2600毫安、4500毫安、5000毫安、10000毫安等不同的規格,跨度很大,價格相差也挺大,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智能手機電池不耐用,很快就會沒電,所以充電寶一出來就很受歡迎,市場銷售情況很不錯。”環城路一家店的店主林先生告訴記者,“現在充電寶主流的品牌有羽博、品勝、飛毛腿等,這幾個品牌是專業做電池的,質量過硬,做工扎實,但是價格比一般品牌更貴。其他品牌也有很多,不過質量沒那么有保證,但是價格便宜,也占有一定市場。”記者了解到,像品勝這樣的品牌,一年之內出現問題可以退換。
自燃原因:電芯質量不過關
近段時間,充電寶問題頻出:11月4日,北京市民毛小姐挎包里攜帶的充電寶就發生了自燃; 6月23日,北京地鐵10號線行經大紅門站時,一名乘客包內的手機充電寶發生自燃;7月29日,海航HU7364次航班起飛后,一旅客用充電寶給手機充電時發生爆炸……充電寶潛在的危險卻讓人擔憂。
記者來到環城路一家手機維修店,維修員小李告訴記者,充電寶的電芯分為兩種,一種是普通鋰電芯,另外一種是聚合物電池,這兩種電芯材質從構成和外形上都沒有非常大的區別,但是聚合物電池比普通鋰電芯貴,安全性更高,所以充電寶價格跨度很大。“出問題的充電寶一般都是鋰電芯,這種電池翻新率很高,很多不法商家低價回收,然后包裝一下高價賣出,賺取差價。重復使用的電池是遲早要出問題的。”小李說。
“充電寶自燃,不用問,肯定是電芯問題。”某品牌電池專賣店老板說,“很多用戶給充電寶過度充電,充滿了也不拔插頭,電芯過熱,也會導致自燃。”他認為消費者不合理的使用習慣,也會讓充電寶成為一顆“定時炸彈”。
充電寶的構成主要有兩大部分,電芯和電路板。“充電寶的工作原理和充電電池大致相同,只是功率更大了。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是產品質量問題,如果充電寶電路板沒有電路保護裝置,一旦電池出現短路,加上充電寶本身電流很大,導致電池發熱,就會引起自燃或者爆炸。”贛南師范學院物電學院副院長謝小春告訴記者。
消費者如何選購
據了解,我國目前只有電池國標,移動電源行業卻長期缺乏相關標準。眾多企業涌入市場,分享移動電源這塊蛋糕,難免會有許多資質尚淺、技術不成熟的企業,甚至小作坊制造出來的產品不過關,給消費者帶來隱患。
“消費者要盡量購買知名廠家的產品,這樣的產品更知名,質量也更為可靠。”謝小春說,目前國家并沒有對移動充電設備設置強制性的標準,他建議在目前充電寶沒有國標的情況下,消費者選購充電寶時要盡量選擇有“三包”的大品牌,購買前要先了解基本常識,分清電芯的類別,切勿盲目認為充電寶容量越大越好,要選擇與手機相匹配的容量。同時應注意在外包裝上是否有廠家生產地址、電話、防偽碼、條形碼等信息,不要被低廉的價格和僥幸心理所驅使而購買“三無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