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籮寨,位于吉潭榜溪村竹子岌,206國道邊的榜溪河畔,離國道約千余米。
也因近國道的緣故,對于這個地方的最初印象,多年前第一次打這路過時便落下了。在這放眼周邊盡是黃土坡的丘陵地帶,能夠有這么一塊巨石臨河道而兀立,物以稀為貴,即便長相不那么出奇,也是容易吸引眼球的,更何況隔河還隱隱可見那山頂有屋舍,好似世外桃源一般。從此就有個心愿在發酵,總想找個時間上去一探究竟。
1,遠遠觀望,二巖石中位居左邊的便是花籮寨,只是此時看來,并無籮筐模樣。

2,巖石下,有依巖穴而搭建的土坯房兩間,相形之下,顯得非常渺小。空中時而有飛鳥振翅而過,讓山崖更增幾分雄偉。再仔細看看,整個巖壁更隱隱然是一張表情豐富的臉,像是一位在抿嘴蹙眉,神情微嗔的古代男子,眼睛、鼻子、嘴巴、額頭甚至發髻都有清晰的輪廓。這是我的新發現么?

3,換個角度看過去,花籮寨之名,終于名符其實。這眼前分明正是一只半遮半掩的籮筐,也許等山花爛漫時,就真成了花籮。

4,路邊的絲瓜花,陽光下努力地給秋日增添著金***。因節氣已變,錯誤時間的盛開,注定要成為一場沒有結果的綻放。就當是獻給收獲季節的禮花吧,花開燦爛,轉瞬無痕。

5,被斬斷的巨大花藤,干枯的枝蔓仍然不屈地匍匐在巖壁上。記得08年過來時,花藤正在盛開,蔓延而上的一串串拇指大的***小花,覆蓋了***山崖,讓這堅硬的巖石,鋪上了一層柔軟的顏色。當時手中還只是傻瓜相機,站在藤下各個位置一陣拍攝,苦于沒有廣角鏡頭,一直得不到滿意的效果,故這回舊的重游,也有彌補上次遺憾的心愿。不料眼前這花藤,竟不知何時遭了黑手,已然香消玉損!巖石下土壤貧瘠,花藤長到如此粗壯茂盛,可能得二三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但毀掉它卻只在三兩分鐘內。不知下刀的人出于什么目的,若是把它砍了捆回去做了柴火,還能用蒙昧來形容,可這般只為砍斷而砍斷的暴殄天物,只能讓人無語。世間萬物,在對于環境的破壞中,人類之惡,無出其右。

6,若不劃船走水面過去,登山只有巖壁下一條小徑可走,順著往前,很快可看到巖下的土坯房,屋內空空如也,但似乎也有一些年頭了。一般農家蓋房子,都會選在開闊地帶,像這隱居式的在山崖下依巖穴而搭建房子的做法,和仙羊巖的寺廟倒是如出一轍,莫非這里也曾是神仙的居所?

7,石蒜,又名龍爪花,螳螂花,因花葉不相見,還得名彼岸花,被賦予很多生死輪回的傳說。它還有來自梵語更“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名字,曼珠沙華,聽起來不一樣吧?不過,在家鄉,它也就是野石蒜,散開于四野,眼看自生自滅無人賞,它甚至可以恣意地冒險開在山路中而無懼踩踏。

8,登山小道,幾乎被雜草封蓋。

9,登山幾分鐘后,抬頭已可以見到寨門,山寨的感覺,是否油然而生?前方是盛開的石蒜、裸露的巖石、模糊的石級。

10,沿途巖縫中頑強生長的小花,給點雨露就能生存,給點陽光它就燦爛。

11,寨門。在這唯一的登山石階中,建一山門扼守,取得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再看這山門,顯非現代建筑,而且左右兩側圍墻上各開有一豎條形狀的狹窄小窗,分明是射擊用的槍眼。說到山寨,很容易跟土匪掛鉤,但要在這山頂上做山大王,談何容易,只要山下施以圍困,將給養切斷,就只有繳械投降一條出路。既然和土匪關系不大,那就可能是官方行為了,而且很可能是國民黨統治時期地方政府或聯防武裝力量在此建過瞭望據點,因隔河對岸就是馬路,可遠遠監測到路面動靜。個人猜測而已,不過真實性尚待考證
